(澳门回归25周拔萝卜生孩子不盖被子年)“掌上明珠”的“小城”新事:187米、2000万和1.03亿
最佳回答
“拔萝卜生孩子不盖被子”(澳门回归25周拔萝卜生孩子不盖被子年)“掌上明珠”的“小城”新事:187米、2000万和1.03亿
中新拔萝卜生孩子不盖被子社澳门12月19日电 题:“拔萝卜生孩子不盖被子掌上明珠”的“小城”新事:187米、2000万和1.03亿
中新社记者 朱贺 戴梦岚 郑嘉伟
繁华与宁静并存,传统与现代相融,东西文明交相辉映……澳门,这颗祖国的“掌上明珠”,正绽放出熠熠光彩。站在25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一组数字或可串起未完待续的“小城”新事。
从隔水相望到同城融合:187米的跨越
在澳门与横琴之间穿梭,是电商创业者周运贤的“双城生活”,也成为越来越多澳门青年的日常。12月2日,澳门轻轨横琴线正式通车运行,为周运贤提供了另一种出行选择。
187米,是横琴到澳门最近的距离;6521家,是截至今年10月底落户横琴的澳资企业数量;近19亿元人民币,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上半年澳资产业增加值。一水之上,两地写下许多融合故事。
2015年,澳门青年周运贤以横琴为基地,创办了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数年里,公司成长为从事跨境电商产业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范围覆盖内地和9个葡语国家。
今年3月1日零时起,深合区正式封关运行。周运贤说,如今自己从澳门家中开车到深合区的办公室,只要15分钟,全程“丝滑过关”。他回忆,中秋节,自己站在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楼俯瞰澳门和深合区,只见灯火通明,“我当时就想,琴澳‘双城’似‘同城’,已成国际大都会”。
多元荟萃的“演艺之都”:2000万人次的奔赴
澳门话剧演员、制作人林炜琪最近格外忙碌,她在为即将于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登场的沉浸式喜剧《偷心晚宴》作准备,“期待在新年到来之际,呈现给琴澳观众一场独特的戏剧体验”。该剧开票仅十余天便售出八成,出乎林炜琪意料。
近2000万,是澳门特区政府及民间去年举办的各项艺文活动参与人次。此外,有百万人次观众参与综合度假休闲企业大型演唱会等活动,为“小城”带来约11亿澳门元票房。“演艺之都”成为澳门新名片。
3月,首届澳门国际喜剧节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7月开幕的澳门首届国际儿童艺术节为民众带来超过一千场活动;12月中旬,知名导演张艺谋的《澳门2049》在澳门路氹美高梅剧院震撼开演。
“今年的演出剧目,数量简直翻了两三倍。舞剧、话剧、音乐剧等剧种也百花齐放。”林炜琪直言,每个周末都不停歇。
忙碌的不仅是演艺工作者,观众也大饱眼福。“从前,很多观众不了解什么是剧场,可能收到赠票还要考虑来不来。如今完全不一样,这个市场非常蓬勃。”在戏剧行业浸润多年,澳门导演、编剧陈飞历深有感触,“十多年来,特区政府大幅提升对演艺社团的资助,吸引不少青年或有志向者走上舞台”。
陈飞历形容,澳门填海形成的新区路氹城简直成了各式文艺活动竞相绽放的“花园”,给观众带来很好的观赏体验,“昨天欣赏了粤剧《帝女花》,今天可以看百老汇音乐剧,明天还有一场演唱会。这让澳门古今交融、东西荟萃的气质变得具象”。
华丽转身的“体育之城”:1.03亿元的跃动
“回归以来,澳门有越来越多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社会各界对包括武术在内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也不断加深。”澳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理事长张建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见证了澳门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25年来,澳门的体育经费从1999年的1300多万澳门元增至1.03亿澳门元;澳门特区政府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体育之城”;今年以来,澳门举办了50多场大型体育和康体活动,吸引超过12万人次参与。
夏末秋初,濠江再次因为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的到来掀起体育热潮;从孩童到长者,以观众、体验者、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赛事中的澳门市民越来越多;从对抗激烈的网球赛、排球赛,到惊险刺激的赛车竞速,轮番上演的大小赛事让“小城”活力满满。
张建军所在的协会已参与举办十届“澳门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道大赛”,吸引上万名海内外武术运动员切磋技艺。他说,“我认识好几位澳门武术师傅,他们在葡语系国家有很多学生,师徒间常常交流。”
今年刚从清华大学体育学专业毕业的澳门青年陈聪航,即将回到澳门做一名体育教师。明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陈聪航期待澳门以饱满状态迎接盛事,尽情展现“体育之城”的风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