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姜士Evenlyn双后门冬:中西方童话为何“心有灵犀”?
最佳回答
“Evenlyn双后门”东西问|姜士Evenlyn双后门冬:中西方童话为何“心有灵犀”?
中新Evenlyn双后门社长春12月17日电 题:中西Evenlyn双后门方童话为何“心有灵犀”?
——专访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姜士冬
中新社记者 郭佳
童话既是给儿童欣赏的故事,也是人们观察、想象、理解世界的一种反映,其往往承载着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中西童话尽管差别显而易见,但亦有诸多心有灵犀之处。近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姜士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中西童话的“心有灵犀”。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许多中西童话都爱用“很久以前”开头?为什么大家常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童话创作与其它文学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
姜士冬:“很久以前”是模糊性的时间词语,孩子们听到这个词时就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实实在在发生了,只是时间较为久远;同时还会让孩子们认为故事发生在一个与当下完全不同的时代,更容易产生好奇心,想去一探究竟。另外,不少童话都是从民间故事中流传下来的,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确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除了开头,中西童话的结局也是高度相似的,即善良勤劳的人一定会得到好结果,过上美好的生活,而那些不劳而获、心肠歹毒的人,一定会恶有恶报,充分体现出中西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观念。随着故事的推进,故事主人公的思想一定得以升华,同时也会收获智慧、勇气或很多好朋友,这符合大家对童话的期待。
诚然,童话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小孩子从不会觉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他们依旧相信童话世界里处处都是温暖的阳光。而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积累丰富阅历,知道童话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世界进行了美化。
但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文学,儿童也有属于他们的文学。童话故事里往往只有“好人”与“坏人”,儿童文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的向往,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2年6月13日,航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大塘金香草谷,建筑色彩缤纷、道路蜿蜒曲折……呈现出夏日里的“童话世界”。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中新社记者:《灰姑娘》等西方耳熟能详的童话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极为相似的故事类型,如《叶限》等。这些相似性是巧合还是共鸣?
姜士冬:中西童话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我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中西方童话作家的心有灵犀。
《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为人熟知的童话都属于现代童话,而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22年,叶圣陶发表的童话作品《稻草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此之前就没有童话。中国古代是有童话的,只不过当时并不称为“童话”,而托名“志怪小说”等。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堪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叶限》就收录其中。《灰姑娘》和《叶限》的故事情节非常相似,都经历了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失鞋、以鞋验婚。这些情节设定集中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的社会文化特点,因此即使它们产生的时间相隔近千年,依然能心有灵犀。
2019年6月7日,中国儿艺2019年首部新戏——新偶戏儿童剧《叶限姑娘》开演。中国儿艺供图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清代黄之隽的《虎媪传》就被称作“中国版《小红帽》”,它们讲述的都是野兽变外婆,想吃掉小朋友的故事,并且两个“小红帽”都靠着过路好心人虎(狼)口脱险。
若究其原因,想必与民间故事的发展有关。作为童话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会被不断改编,不同文化之间的故事可能会出现杂糅。在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中西民间故事极可能随着商品的交换而相互传播,继而将不同元素吸收到各自的童话体系中,并流传下来对后来童话作家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中新社记者:中西童话里的世界观有何异同?
姜士冬:童话是想象的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西方童话带有乌托邦色彩,常是脱离作家所处的社会时代和社会背景而创作。如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讲述了来自B-612小行星的小王子,因为与玫瑰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他在宇宙中旅行,先后访问了六个星球,遇到了各种奇特的人和事,极富哲理和想象力。再如《莫国奇遇》中的莫国,一切都是那样奇特,河里流的是牛奶,天上会下柠檬雨等。
中国童话中也有幻想,有虚构色彩,但现实色彩较为浓厚,更多从现实生活出发,再合理幻想,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近的《狐狸打猎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为情节发展安排了一定的条件,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幻想变得更加合理。
中西方童话共通之处颇多,最显而易见的是抑恶扬善。西方童话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宗教中的救赎、宽容等观念已然渗透到西方童话作品中;反观中国童话,则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童话里有儒家的孝道、仁爱,也有道家的无为、顺其自然,还有佛家的因果、慈悲。这些故事都在向读者传递一个观念:善良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
2021年7月4日,让古籍“活起来” 中国古代童话作品展走进北京部分大型书城及学校。北京阅读季儿童阅读月组委会供图中新社记者:中西童话如何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姜士冬:中西童话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相互借鉴。首先,毋庸置疑,童话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中国童话极为注重道德教育,作家们喜欢在作品中强调善良、勤劳、孝顺、友爱这些传统美德,以正面人物来传递道德观念,或以反面人物来反衬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西方童话则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和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中西童话的两种倾向如果能进一步结合,一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其次,中国人的情感相对更加细腻,如缓缓流淌的溪流,这使中国童话更注重描写是否细腻,情感是否真挚,但故事情节发展却相对缓慢和简单。而西方童话则是情节较为复杂,戏剧冲突也较多,还有许多意外之喜,如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作者构造出了一个奇幻世界,不确定性很强,读者往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开心地看到,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童话通过翻译传入中国,中国童话也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西方所了解。中国的儿童大都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的童话如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所著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也被外国人所熟知。现今,中西方的童话作家也常有交流学习,我们喜欢并愿意将所知相互融合,创作出更好的、更令儿童喜欢的童话作品。(完)
受访者简介:
姜士冬。受访者供图姜士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长春市宽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01月,童话《再一次先生》获第二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故事创作大赛一等奖。2022年10月,童话《糊涂先生》获第十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生儿童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