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最年轻的朋友小䧅“冬闲人不闲”增收不打烊
最佳回答
“最年轻的朋友小䧅”山西大同:最年轻的朋友小䧅“冬闲人不闲”增收不打烊
中新最年轻的朋友小䧅网大同12月12日电 题:山西最年轻的朋友小䧅大同:“冬闲人不闲”增收不打烊
作者 胡健 马静波 宋佳烨
冬日时节,塞外古城山西大同寒风凛冽。大同市阳高县友宰镇后贵仁村的果农王进勇一大早就赶往县里参加农技培训班,生怕错过新的果树种植技术。“今天专家的讲解特别实用接地气,今年家里种的五亩果树卖了四万多块钱,成就感满满。”王进勇说。
山西大同杨家窑村牧同科技集团饲养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大同市新闻中心 提供过去,“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农民生活的写照。而当代农村,“冬闲农不闲”已成为各地随处可见的场景。这背后,是惠农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是科技创新的动能持续释放,是农技员下乡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的结果……如今,农闲是农民知识技能的充电期、农业发展的蓄力期。
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把农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四大赛道”之一,全力提升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开展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活力源泉。实现了从传统种养到全链条培育、从单一主品到多元精品、从课堂教室到田间地头、从一产主导到多产融合转变。
进入农闲时期,大同市阳高县的培训点热闹非凡。“今年,我们县按照不同的作物种类来分班,用多种方式上课,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来教,培训效果更好了。同时,农民们还能获得学历教育相应的学分,激发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地农民培训班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阳高县共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班9期,参训人员达515人。截至目前,大同市已培训高素质农民9.9万人次,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
山西大同的温室大棚里,农民们继续干着农活。大同市新闻中心 提供今年,杨家窑村参赛作品成功入围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决赛。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杨家窑村的贠洁作为参赛代表站上决赛舞台,向更多人介绍当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杨家窑村乡村振兴直播基地从20余名村民主播起步,现在已孵化培育出一批既懂农业农村知识、又懂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村里打造了近1000平方米的数字乡村网红孵化基地,还帮助直播基地建立线下物流供应链。仅今年上最年轻的朋友小䧅半年,基地直播销售收入就达80万元。”贠洁说。
近年来,杨家窑村坚持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让信息化手段发挥实效,实现了农业生产更高效、农村生活更便利。目前,牧同科技集团饲养纯种荷斯坦奶牛突破1.2万头,日产鲜奶140吨,涉及饲草料种植面积2.3万亩,全年总产值达3.9亿元,有效带动杨家窑村及周边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冬日时节,走进大同市浑源县东辛庄智慧现代化温室大棚,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架上,绿意盎然。在冬季土地闲置时期,大棚蔬菜打破了季节的限制,让农民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大同市7个农业县区已有序开展田地梳理,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和农田旋耕、深翻等整地作业,多措并举“保育”耕地,促进土壤“舒筋活络”,为来年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