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病灶、精准中国新疆XXXXXL19D开方、靶向施治 让涉企奖补资金用得其所
最佳回答
“中国新疆XXXXXL19D”找准病灶、精准中国新疆XXXXXL19D开方、靶向施治 让涉企奖补资金用得其所
涉企中国新疆XXXXXL19D奖补资金一头连着政府,一头中国新疆XXXXXL19D连着企业,资金能否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拨付,备受广大企业关注。
为保障财政资金有效支撑实体经济,江苏省扬州市纪委监委持续强化专项监督,护航先进制造业发展。扬州市江都区纪委监委在查处市场监管、工信、供销等领域违纪违法问题过程中,紧盯涉企奖补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监管等重点环节开展精准监督。针对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江都区纪委监委分别向三家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着力破解涉企奖补资金规范难题。
找准病灶——深化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专项监督
“企业主徐某某名下有5家关联企业多次领取奖补资金,总计23万元。”2023年,江都区纪委监委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期间,专项督查组比对674家企业数据时发现徐某某关联企业奖补频繁,背后疑似存在问题。
督查组随即开展核查,发现徐某某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武坚分局原局长孙鸿鸣之间资金往来较多、数额较大。
经查,孙鸿鸣利用其在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国际商标方面政府奖补政策审核申报的职务便利,与第三方中介机构相互勾结,以权力入股形式开办“影子公司”,通过企业获取政府奖补资金后,从中收受贿赂73万余元。最终,孙鸿鸣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我们压茬推进,在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针对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江都区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4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以点拓面,紧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开展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专项监督,深挖严查背后权钱交易、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
记者点开“江都区涉企奖补资金云平台”,发现涉企奖补资金包含多种奖补类型,涉及20个主管部门、多个行业。江都区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只有多方联动、同向发力,才能让监督精准有效。
此前,扬州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监督主体之间的问题线索移送、监督信息互通、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机制。江都区纪委监委联合市场监管局、工信局以及供销合作总社,全面梳理近年来商标奖补资金发放审批资料、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实施意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托管项目指引等政策文件,并切实摸清涉企奖补资金底数。
江都区纪委监委构建“1+3+N”工作专班机制,即成立1个问题处置指挥小组,3个分别负责市场监管、工信、供销等领域腐败案件办理的专案调查组,并调动多个按属地原则摸排核查相关问题线索的镇(园区)纪(工)委。同时,强化“室组地”联动监督,组建15个专项调研督查组,深入辖区开展摸排调研。
此外,江都区纪委监委通过搭建涉企奖补资金精准监督模型,筛选比对相关领域内1132家奖补资金领取企业6万余条信息,将成立时间较短、业务伙伴相对固定、奖补资金占经营收入比重过高、同一法定代表人以不同企业名义领取奖补资金等4类问题设为预警项,迅速锁定25家可疑企业,顺藤摸瓜查明背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行为。
精准开方——紧盯项目申报、中介机构、评审验收,严查弄虚作假、利益捆绑、职责缺位问题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江都区纪委监委共立案30余件,移交问题线索50余件。其中,重点查处了区工信局信息化发展科原科长马仪刚、区供销合作总社原主任韩大勤等一批案件。
办案人员发现,马仪刚掌握着涉企奖补资金的审批发放权,成为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围猎”的重点对象。从刚开始“维系感情”的饭局,到入伙开公司、以介绍业务的形式入股,马仪刚由风及腐,逐步沦陷。
企业提交申报材料时,马仪刚不失时机暗示企业要“表示表示”;进入专家评审环节,他主动向企业提出并违规收取专家评审费,有时还虚增会务发票,让企业买单;成功申报后,他会第一时间告知企业,有时还送去证书,看似服务上门,实则夹带私货,索要好处……
随着案件的深入查办,江都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总结,弄虚作假、利益捆绑、职责缺位是涉企奖补资金发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谈及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专项监督重点,办案人员介绍,一是紧盯项目申报,严查弄虚作假问题。如,调查发现,在韩大勤的主导下,区供销合作总社以全资下属供销投资公司虚假占股的形式,与私营业主合作成立公司,骗取省级奖补资金,韩大勤则从中收受贿赂。
二是紧盯中介机构,严查利益捆绑问题。针对部分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抢占市场,通过请吃送礼、给予“回扣”、重金开路等违法手段“围猎”工作人员的乱象,江都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工作流程、严肃执法风纪、严守政商交往界限。
三是紧盯评审验收,严查职责缺位问题。如,相关职能部门对于项目验收的裁量权过大,存在未严格按照文件执行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私自从非专业型专家库内抽签选取部分专家的问题,致使评审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平性。江都区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认真总结风险漏洞,加强对关键岗位的全方位监管。
结合办案经历,扬州市纪委监委第十派驻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认为,在奖补资金项目申报过程中,是否有企业与相关处室负责人单线联系,特别是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邀请相关处室负责人帮助指导“包装”申报材料顺利获得补贴,值得警惕。
从严监督执纪执法的同时,江都区纪委监委着力巩固监督质效。针对共性问题,形成涉企奖补资金问题清单,督促相关单位对项目申报过程不公开不透明、项目审核把关不严、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针对个性问题,结合不同职能部门特点,开具不同“药方”,督促抓本治源、闭环整改。
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33条,建立奖补资金发放公示、申报企业实质性抽查、奖补资金发放回访等制度,提升资金发放透明度和规范性。
向区工信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针对系统梳理排查工信领域涉企奖补资金发放21条突出问题,从加强主管部门履职、规范中介服务、健全内控制度等方面督促加强整改。
向区供销合作总社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内部监管、强化队伍建设。启动全区供销系统常规巡察,对供销系统政治生态进行全面体检,确保问题见底清零。
靶向施治——助力营商环境提升,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江都区纪委监委跟进监督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奖补项目初审上报、审核验收、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和评审专家管理等出台制度,加强过程性资料检查、奖补资金拨付使用跟踪检查,完善奖补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助力营商环境提升。
日前,江都区市场监管局两名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武坚镇工业园区的一家研发、生产体育用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经营情况,并查看专利证书、质押合同、借款合同等佐证资料,确认无误后填写现场核查表。
“这次,我们申报了7.5万元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和0.65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两项涉企奖补资金,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也激发了我们创新创业热情。”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在申报商标等知识产权奖补过程中,遭遇过吃拿卡要。现在,市场监管领域涉企奖补资金申报,相比以往政策更透明、操作更便捷,企业可以查看奖补资金发放的政策依据、奖补对象、奖补标准等内容,线上提交申请资料。而且不定期会有工作人员上门回访,严防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让我们感觉到监督更有力。”
本次现场核查是江都区市场监管局落实纪检监察建议整改的具体举措。为加强无形资产奖补资金监管,区市场监管局对160家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发放企业,按照5%抽查比例实行现场抽查,提升资金发放透明度和规范性。
江都区纪委监委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监督机制,增强刚性约束,防止“一发了之”。
2024年6月,区纪委监委驻区工信局纪检监察组牵头,区委巡察办、区审计局、区纪委监委有关室组成专项评估组,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整改质效开展驻点评估。
“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利用奖补政策落实设卡谋利问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奖补资金发放公示、奖补资金申报企业抽查、奖补资金发放回访等3项制度,每年奖补前随机抽查,每季度末随机回访。”驻区工信局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除现场驻点外,还通过基层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向20多名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了解情况,掌握真实整改效果。
评估结束后,驻区工信局纪检监察组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反馈评估结果,督促其持续提升整改质效。
与此同时,结合在三个重点领域所查处的案件,江都区纪委监委深入分析类案特点,全面复盘涉企奖补资金管理风险点,督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各环节监管,进一步推动权力行使规范有序,保障涉企奖补资金用得其所。
针对近年来涉企奖补资金案件多发的情况,江都区财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分析案件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全面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加强常态长效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运行。区财政局加强财会监督检查,在制定财会监督检查计划时,将涉企奖补资金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大日常检查力度,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
近年来,江都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获批建设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1月底,“江都区涉企奖补资金云平台”已兑现奖补资金5.4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奖补资金占比89.6%。
“我们将把涉企奖补资金使用管理专项监督作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惠企政策兑现悬空、涉企服务推诿扯皮、审批审核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以有力有效的监督确保奖补资金及时有效发放,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江都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报记者 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