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如薰衣草实验室研究所何保供暖?感受液化天然气的进藏之旅→
最佳回答
“薰衣草实验室研究所”青藏高原如薰衣草实验室研究所何保供暖?感受液化天然气的进藏之旅→
进入薰衣草实验室研究所冬季以来,各地冷空气接连来袭薰衣草实验室研究所,能源保供逐渐步入高峰期。在青海格尔木市到西藏拉萨市之间,有这样一条能源“天路”,由于青藏高原修建天然气管网难度大,加上西藏地区目前不产天然气,从2011年起,一辆辆槽车从格尔木出发,源源不断地将柴达木盆地的液化天然气安全运送到西藏拉萨,主要用于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用气等。
这条能源“天路”单程114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4000米,高寒缺氧、极端天气多发、道路经常积雪结冰,但运“气”进藏13年来,一直都保持着安全运输,这是如何做到的?
运“气”进藏 冬季保供进行时
实时定位 获取路上车辆动态
总台记者 崔建军:我在西宁市的运“气”进藏调度指挥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平台的“实时定位”功能,来察看正在路上运输的所有车辆的位置。一共有20多辆车在路上运输,这两天运输也是比较繁忙的。
通过实时定位,可以精确获取这些车辆的相关信息。比如,点开一辆车,不仅可以识别这辆车的车牌号,还能看到目前行驶的速度、当日行驶总里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详细的地理位置。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借助系统及时与驾驶员通话联系。
24小时视频轮巡 全方位监测车辆运输
因为青藏公路路况复杂,为了更直观地监测车辆运行情况,这个系统还会对运输车辆进行24小时视频轮巡,这得益于在每辆槽车上安装的4个监控摄像头。两个在驾驶室内,两个分别在车辆前方和后方,它们可以实时记录车辆内外的情况。此外,这套系统还有报警分析报表等8大板块、共108个功能点,全方位监测车辆运输情况,保障运输安全。
真空绝热保温容器 确保“搓板路”运输安全
在这条能源“天路”上,“搓板路”很多,就是指路面非常不平整。因为青藏高原上多年冻土分布比较广,而冻土层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冬季冻土导致路面隆起,夏季冻土融化导致路面下沉,这种反复的膨胀和收缩就使得路面形成波浪状,被形象地称作“搓板路”。
可能有的观众就会好奇,长时间行驶在这样反复颠簸的路上,液化天然气在途中安全吗?会不会气化?答案是安全。因为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车辆罐体都是特制的真空绝热保温容器,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罐体中充装的是液化天然气,外层是一个壳体,内层罐体和外层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夹层,而且内层罐体上还包裹了多层绝热材料,真空夹层和绝热材料都会减少传热,从而确保运输安全。
一图识别全线风险隐患
除了“搓板路”,为了让驾驶员能够全面了解运输路上可能会面临的隐患,运输团队还绘制了一张“配送路线安全风险识别图”,密密麻麻的红字概括出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比如,这是唐古拉山口路段的安全提示。海拔约5231米,也是整个路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这一路段从车辆上下坡、季节、早晚、天气等多角度作出安全提醒,非常详尽。
从11月中旬开始,这条能源“天路”就开启了24小时不间断的运“气”进藏工作。距离这里700公里开外的格尔木市液化天然气工厂,几辆槽车正在加装液化天然气,准备运往拉萨。
天然气液化工厂:运“气”进藏的核心中枢
青海格尔木市的天然气液化工厂是运“气”进藏的核心中枢,从青海油田涩北气田通过管道输送来的天然气,在这里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再通过专用的槽车运往西藏拉萨。
翻山越岭 液化天然气送上高原
总台记者 葛修远:我在格尔木天然气液化工厂的装车区,这座工厂是为向西藏运输天然气而专门建的,这是运输液化天然气的专用槽车。
运输天然气,除了我们熟悉的通过管道运输气体外,还可以将天然气液化后运输,也就是将天然气冷却到-162℃后变成液体,运输到目的地后再重新气化来使用。这种输送方式,能为没有铺设到天然气管道的地区高效提供天然气。
槽车从海拔2815米的格尔木出发,开到100多公里外的西大滩时,海拔就已经上升到4110多米,经过昆仑山、沱沱河、雁石坪,到达青藏公路的最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在这里,运输车队不但要面临高寒缺氧的挑战,还要时刻应对高原冻土导致的起伏路面等特殊路况,“搓板路”在这里尤为明显。翻过唐古拉山,海拔就开始缓缓下降,经过那曲、当雄,最后到达海拔3658米的拉萨,可以说这一路是翻山越岭。
温度极低 零下162℃ 灌装缓慢进行
因为液化天然气温度极低而且带有一定的压力,为了保障安全,灌装速度很慢,大约需要2小时才能灌满一台可以运输21.5吨液化天然气的槽罐车。
安全员也密切监测着接口的状态,他们手中测温枪显示输送管道的外壁大概是零下44℃,而管道内的就是零下162℃左右的液态天然气。因为温度极低,所以操作员戴着特质的防护手套进行操作。
作业规范检查严谨 保障严寒运输安全
要保障行车安全,不仅司机状态要好,车况也要好。每辆槽车除了司机外,还配备了一名押运员。发车前,要检查车辆的轮胎、线路等,还要对罐体,特别是阀门进行仔细检查,防止路上因为颠簸松动,出现液化天然气流出等情况。
在车尾有一个操作箱,可以对罐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如果罐内气压出现异常,司机可以通过放气来保持罐内安全的气压状态。除了这些,特制的防滑链、干燥桶等也需要定期更换,保障车辆设备能在严寒中正常运行,应对青藏高原上恶劣的天气。
提前检修 全力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
工厂中心有一个总容积5000立方米、可以装下2600吨液化天然气的储存罐。这里的天然气从哪里来呢?它们来自230多公里外的青海油田涩北气田,那里也是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天然气供给的气源地。为了确保今年冬季的天然气供应,从今年5月开始,青海油田各气区就开始了检修工作,为冬季保供提供高效运行的基础。
跋涉千里“天路” 跟着“气”车去拉萨
在青海格尔木的LNG工厂里,已经有完成装载的液化天然气槽车,准备出发。它们将通过青藏公路,翻越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穿越可可西里保护区,还要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跋涉千里“天路”,把天然气送到目的地拉萨,这一路都会有哪些经历呢?
近期,保供任务紧张。吃过晚饭,杨成福与同事驾驶着3辆槽罐车出发了。从格尔木到拉萨,总路程1100多公里,需要走上两天半。每隔四个小时,他们都会停车休息。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每辆车上还配备了一名押运员。
押运员 杨成源:我们拉的是危险品、易燃易爆的物品,要保证司机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要稳驾慢行。
一路上,检查车辆状况是两人需要不断反复进行的工作。在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高原冻土层已经把这段路变成了搓板路,通行车辆要经历长时间的剧烈颠簸和严重的车身倾斜。
驾驶员 杨成福:要检修轮胎、钢板、气囊,这些咱们该检查的都要检查。因为前面路段不好走,全都是颠簸路段,也就是从这到唐古拉山大概有300多公里。
颠簸的路段,要求驾驶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关注路况和车辆、罐体安全。由于路程距离很长,当行驶至唐古拉山镇时,驾驶员会在这里进行休整,准备第二天翻越唐古拉山。
清晨,杨成福和同事又继续他们的路程。今天,他们要翻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大风降雪。这段时间降雪较少,路稍微好走一些。但是由于狭窄的道路和长距离的爬坡,驾驶员也必须放慢速度,谨慎驾驶。
总台记者 王硕:青藏公路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是其中的最高点,也是路上高寒缺氧、大风、冻土等影响最大的路段。槽罐车正在通过这一路段,当翻过这个山口,海拔将逐渐降低,驾驶难度下降,但仍然有500多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拉萨。
驶入拉萨天然气站,来自青海的天然气在这里经过气化,再通过一条条管线被送到拉萨的千家万户。运“气”车的每一次出发,都是在为能源安全运输保障作贡献。无论前方有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都将使命必达。
投运至今 已累计为西藏供气4.75亿立方米
那么这些来自青海的天然气,对西藏拉萨的居民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善?这些年,青海共给西藏运送了多少天然气?
每年11月中旬开始到次年的3月,是拉萨天然气供暖期,也是用量高峰期。在拉萨的天然气站,刚刚运抵的液态天然气正在加热变成气态,再通过管道输送出去,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让整个气站罩在白雾之下。依托青海送来的天然气,2012年,地处海拔3600多米雪域高原的拉萨市开始天然气供暖改造,2018年实现全市天然气供暖全覆盖,热流源源不断从暖气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
拉萨居民 益西曲珍:供暖之后,家里特别暖和,一进家门就感觉暖意融融的。供气也相当稳定。以前没供暖的时候,手脚总是冰凉,得裹得严严实实。
记者了解到,进入冬季保供期以来,每天运“气”进藏的车辆有70辆左右,供气能力最高达到每天40万方。
某物流青海公司负责人 卢强:冰雪路面车辆爬坡极易打滑,风吹雪的特殊天气,驾驶员看不清前方道路,青藏线远近都是青黄相接的路面,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某天然气青海公司负责人 李翔:运“气”进藏项目投运至今已有13年,累计为西藏自治区供气4.75亿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103万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西藏居民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结合西藏的规划,未来还计划新开发那曲、林芝等地的天然气利用项目,绿色清洁能源的使用不断在青藏高原推进。(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