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杨宾sikixixjalaq:如何从影视合作洞见中拉文明对话?
最佳回答
“sikixixjalaq”东西问丨杨宾sikixixjalaq:如何从影视合作洞见中拉文明对话?
中新sikixixjalaq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如何sikixixjalaq从影视合作洞见中拉文明对话?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杨宾
中新社记者 王宗汉 文龙杰
今年是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中拉不断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理念更加相融相通,领域不断深入,途径不断拓宽。双方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影视是视听结合的媒介内容形式,是门类综合的艺术呈现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期,《从长城到马丘比丘》首映式将在秘鲁举办,《三体》等中国优秀影视作品也将在秘鲁展播,当地民众借此将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如何从影视合作洞见中拉文明对话?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杨宾指出,在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愈发热烈的氛围中,影视合作已成为中拉文化交流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将进一步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增进民众彼此理解、相知相亲,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下一个十年贡献更多人文力量。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拉文明对话起源于何时?
杨宾: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远隔重洋,分属不同半球,但双方友好交往的历史古已有之。16世纪中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马尼拉大帆船”,中国同拉美国家开始了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19世纪初期,大批华人开始定居拉美各地,参与拉美建设。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习俗文化带到拉美,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互通。例如在秘鲁,源自中文“吃饭”的“Chifa”已成为中餐的代名词。
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中新社记者 莫成雄 摄中新社记者: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年来,中拉文明对话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杨宾:2014年,中国提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广泛积极响应。自此,中拉文明对话呈现繁荣态势,人文交流走向深入。
中拉文明对话更加紧密。过去十年来,中拉双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及文化节展的举办引人关注。依托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中拉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举办的中国—拉共体高级别学术论坛、中拉文化交流年、中拉媒体合作论坛等活动,为中拉文明交流提供了平台,丰富了人文交流的内涵,文化交流频次持续增多,交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拉文明对话更为直接。中拉地理位置相隔遥远,语言sikixixjalaq文化差异巨大。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拉民众对彼此文化的认知都建立在西方的“转译”或“转述”上,缺乏直观感受和面对面了解。近年来,随着中拉人文交流的拓展,越来越多拉美民众选择学习汉语了解中国,通过学术访问、文化交流、旅游等方式来到中国,面对面体验中国文化。同时,借助一些文化节展和民间交流活动,中国民众也更加直观地体验了拉美国家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2018年4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和乌拉圭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是庆祝中乌两国建交三十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中拉文明对话更加多元。中拉文化的互学互通带来了传播主体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多元化。目前,中国已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了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国的一些城市举办了形式各异的中拉文化交流活动,使拉美文化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不再遥远。中拉双方在传媒艺术、文化产业领域的更具时代性的文化合作也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思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往方兴未艾。中国传统思想与经典通过汉学家传播到拉美地区并进入拉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例如,某些拉丁美洲的大学就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2023年11月25日,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上,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员工与参展外方出版社洽谈版权。中新社发 刘洋 摄中新社记者:为何说影视合作是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中最具潜力的新路径?
杨宾: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拉之间便有了影视方面的交流互动。1984年,巴西电视剧《女奴》的播出开启了拉美引进剧的热潮,也为当时的中国观众留下了荧屏上最初的拉美记忆。
近年来,影视合作愈发成为中拉文化交往的“先锋”。纪录片、电影和影视剧等,以其直观性、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和艺术化、情感性的内容呈现,成为中拉文明交流中最具潜力的发展路径。
纪录片搭建起中拉文明对话的“连心桥”。中拉合拍纪录片,打开了一扇了解彼此最为直观可感的“观察窗”。例如纪录片《从长城到马丘比丘》,用影像和故事串联起中国和秘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古迹,打造两国文明互鉴纽带。此外,中国与阿根廷合拍的系列纪录片《魅力阿根廷》、人文纪录片《跨越》,与智利合拍的《魅力智利》,与多米尼加合拍的纪录片《共舞》等,都生动记录了中拉现代化发展新成就,加深了双方的文化认知。
电影节展打造中拉视听交流的高端平台。借助影视节展,中拉电影人的交往合作日益加深。2018年,巴西电影首次走进中国商业影院,《尼斯:疯狂的心》成为首部商业化引进中国的巴西电影。而“中国电影周”在拉美的举办,让当地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电影。如今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邀请巴西作为主宾国并设立巴西电影周,这是拉美国家第二次作为主宾国出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无独有偶,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活动中,专门设置了“拉美风情”嘉年华,让中拉电影人有了更多交流机会,也使中国观众获得拉美电影背后的文化体验。
媒介融合开辟中拉影视剧集传播新空间。电视剧是中拉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电视荧屏共引进了30余部拉美电视剧。2014年以来,随着中拉关系日益紧密,影视交往愈加频繁,中国剧集开始涌现在拉美电视荧屏,《楚乔传》《温州一家人》等电视剧先后登录秘鲁国家电视台等多个拉美主流电视台。当地时间11月6日,秘鲁电视“中国时段”启动,为秘鲁和拉美观众带来《三体》《山海情》《玫瑰的故事》等数十部中国优秀视听节目。秘鲁也成为第四个开辟“中国时段”的拉美国家,在固定频道、固定时段、固定栏目常态化播出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媒介融合是中国和拉美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新媒体为中拉影视交流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影视海外传播品牌“China Zone”在巴西开播,为巴西人民提供更多的观影渠道和更丰富的内容选择。在海外视频平台,《外星女生柴小七》等中国网络剧集受到拉美观众欢迎。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中拉文明对话具有独特和深远意义?
杨宾: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中拉文明对话是全球文明对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人文交流让中国同拉美人民的心更加贴近,体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价值。
同为“全球南方”成员,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有着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景,也面临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诸多共同课题。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的目的在人,关键也在人。正因如此,文明对话与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故事,需要中拉共同写就,中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拉人文交流提供了不竭动力。展望中拉命运共同体的下一个十年,中拉人文交流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完)
受访者简介:
杨宾。受访者供图杨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常驻拉丁美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影视文化、区域与国别影视跨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曾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文化研究》《中国电视》《当代电影》《对外传播》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在《光明日报》《环球时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和杂志发表相关文艺评论和理论文章。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